权威参考文献:《第6号战犯“军中圣人”顾祝同》
1950年3月,顾祝同从蒙自来到西昌给胡宗南鼓气,希望结合胡宗南剩余的部队建立滇西根据地,作为国民党将来反攻大陆的桥头堡。
结果会议还没开完,就传来了解放军已进西昌的消息,吓得顾祝同赶忙结束了会议,拉着蒋经国赶紧坐飞机前往蒙自机场逃命。
可出人意料的是,他们刚上飞机,远处就传来了胡宗南的大喊大叫:“不能起飞!不能起飞!”原来,胡宗南接到电报,蒙自机场的官兵已经起义,如果飞往蒙自,顾祝同和蒋经国就要自投罗网了。
搞清楚原委后,顾祝同顿时脸色煞白,吓出一身冷汗,当即决定回往海口。后来回过神来,胡宗南一个部下感叹:还好还好,若是再晚10分钟接到电报,顾祝同和蒋经国都要完蛋了。
其实顾祝同不知道的是,此次他已经连续两次躲过了生死危机——原来,在他来西昌见胡宗南之前,解放军早就已经得知了他在蒙自的消息,所以才发起了对蒙自地区的进攻。
展开剩余79%不过顾祝同先是前往西昌躲过解放军的围堵,之后又接到胡宗南的电报,才避免了“自投罗网”。不得不说,顾祝同的运气是真好。
顾祝同能成为蒋介石心腹,并不是偶然,在国民党内部他被打上“能力极强,尤其擅长军事”的标签。
旧军阀时期,顾祝同就已脱颖而出,在东征陈炯明战斗中,他于淡水和棉湖等攻城作战中开创校军以少胜多的先例,打出了黄埔学生军的威风。
之后第二次东征,他又率领警卫军独立第一师担任惠州战役的正面攻坚任务,当时他身先士卒,率领敢死队拿下惠州城。
北伐途中,顾祝同依旧威风不减,先是出其不意捣毁周萌人军司令部,开创革命军战史上实施敌后迂回作战获胜的先例。之后又击败张宗昌、重创孙传芳,屡战屡胜,自此成为蒋介石的心腹爱将。
即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顾祝同与红军作战,也展现出较强的指战水平,是红军当时最大敌人之一。
按理来说,像这么厉害的人物,在接下来的解放战争中,他应该也会成为我军的劲敌,不过结果却有些出人意料,顾祝同在后来竟然沦为了一个笑话。
解放战争爆发后,顾祝同升任国防部首任陆军总司令,开始着手围攻中原解放军。
当时顾祝同野心勃勃,试图制造第二个“皖南事变”,可首战便失利,中原解放军用避其锋芒、迂回侧后的办法,不仅消灭国民党不少有生力量,还成功破除顾祝同的分进合击计划。
不过顾祝同并不死心,他又在1947年指挥三大兵团与粟裕和陈毅的部队决战,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,张灵甫率领整编74师孤军深入,被粟裕于万军从中斩首。
再后来,顾祝同活跃在大决战的各个战场,如辽沈战役期间,顾祝同前往东北督战卫立煌,执行所谓“出兵辽西”计划,致使国民党丢失东北。
淮海战役期间,他奔波于徐州和南京,提出控制徐州、巩固江淮、屏障南京的方案,却又致使国民党军被解放军吃一个、挟一个、看一个,最终全军覆没。
眼见局势崩坏,顾祝同又临危受命,负责指挥国民党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残余部队,希望能够拖延时间。
但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,这些西南军队很快土崩瓦解,不得已顾祝同只能不顾危险来到了蒙自地区,准备建立滇西游击基地,同时飞往西昌拉拢胡宗南背水一战。
也正是这样的背景下,有了开头顾祝同侥幸逃生的一幕。不过话说回来,顾祝同早年堪称战无不胜,为何后期却屡战屡败呢?
其实这一切还和他的性格有关,顾祝同太具有服从性了——甚至,军中还曾流行顾祝同“一跪升三级”的笑话。
事情发生于黄埔军校建校初期,当时顾祝同迟到了,惹得蒋介石大怒,命其当众下跪。不知是疏忽还是怎么了,蒋介石走后完全忘记了此事,直到第2天早操时才发现顾祝同依旧跪在原地,身上也已蒙上了一层白色的霜片。
蒋介石对此大为惊讶,不仅怒气全消,还觉得他忠实可靠,立即对其连升三级。
自此以后,顾祝同对蒋介石的命令更是百分百的服从,初始蒋介石没有微操,还能发挥正常,可随着蒋介石微操的到来,顾祝同就逐渐失去了自我。
例如在与粟裕作战时,顾祝同原本稳打稳扎,结果在蒋介石的一声命令下,从稳打稳扎变成稳扎猛打,狂飙突进。
辽沈战役时期,顾祝同也一味执行蒋介石的命令,完全不顾卫立煌的劝说,致使辽沈战役失败。
哪怕到了淮海战役期间,顾祝同也依旧无法免俗,一味跟着蒋介石不断改变作战决心和计划,致使自身乱了方寸,举止失措,最终送掉杜聿明。
就连何应钦都曾感慨:顾墨三太百依百顺了。如此一来,顾祝同又怎能不从一个名将变成废物?
发布于:江西省恒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